在青藏高原上,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熊冲突?
作者:徐钦淼 两年前,日本铁路公司的一名员工在检查列车时遭遇了一头亚洲黑熊。幸运的是,这名工人在受轻伤的情况下逃脱。但十分钟后,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遭到同一头熊的袭击,折断了腿。 人与熊生活空间的重叠会导致人熊冲突。在全球很多国家,人与熊之间的冲突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加拿大为例,有超过380000只黑熊和约25000只灰熊在这里生活。仅在2022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就收到了24341通与黑熊有关的报案,以及690起涉及灰熊的上报电话。 在中国,青藏高原是人熊冲突频发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中国二级保护动物、世界上最稀有的棕熊亚种之一——西藏棕熊(约5000只)就生活在这片区域。 青藏高原的棕熊是当地人兽冲突的重点话题,因为老百姓对棕熊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不少公众反应,棕熊不仅会进家里找吃的,还会对人发起袭击。“我既不喜欢棕熊也不讨厌棕熊,但是我特别害怕它。”青海省治多县的老百姓说道。 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是深耕于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根据他们的调查,西藏棕熊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在近二十年愈演愈烈,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系列挑战。 青藏高原的人熊冲突 西藏棕熊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类定居点,对牧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雪境成员、在野保领域工作十年的旦增老师曾访问过不少人熊遭遇的幸存者。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女性牧民:“做棕熊项目时,我曾见到过一个姑娘。这个姑娘是在放牧途中遭到了熊妈妈的袭击。当时她的脚被熊撕碎,后来住院住了两个多月,到现在还有点瘸。” 令人难过的是,这些受访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治愈心理创伤。“那次(遭遇棕熊)之后,她就没办法在家里干活了,因为太害怕了。她就每天在寺院里面磕头、做朝拜。采访结束后我在摄像机里再次看到她的表情时,还觉得十分心痛。”旦增老师说道。 除此之外,棕熊的出没也为当地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棕熊的典型致害类型包括入室破坏屋内财产、伤害家畜等,其中夏季为棕熊入室破坏和伤人的高发季,秋季为棕熊捕食家畜的高发时期。 2014-2017年期间,三江源的长江源区就上报了296起棕熊袭扰事件,其中93.58%都与棕熊入室造成的财产损失有关。 这几年,棕熊的频繁造访令家住西藏那曲地区的次塔旺钦十分苦恼。“我每天都要跟棕熊打交道。我有绝对的发言权。棕熊正在威胁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次塔旺钦说道。他家里的窗户、门和房顶都被棕熊破坏,家具被拆成了碎木头仍在外面,米、糌粑和肉也被吃掉,“反正就是把能用的全都变成不能用的了。” 此外,当地居民为防熊建造的设施也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长期维护更是一笔不低的花费。 人熊冲突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政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一切形式的偷猎行为,因此棕熊逐渐不再那么惧怕人类;另一方面,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也使棕熊种群数量增长,活动范围扩大,于是人与熊的生存空间产生更多重叠。 而且,随着青藏高原地区环境的变化,人熊冲突问题仍在加剧。 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 近60年来,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最快的区域。1961年至2020年,这里的平均气温每十年上升0.35℃,其增温速率超过全球同期的2倍。而且,青藏高原的多数地区呈现出“极端低温事件频次下降、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上升”的趋势。 正在发生的气候变化为缓解人熊冲突带来了挑战。首先,在模拟研究中,已经可以观测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棕熊栖息地丧失。如果人们无法及时实施充分的气候适应性措施,则可能增加人熊冲突事件的发生概率。 此外,气候变暖也导致棕熊冬眠时间缩短,这可能会加剧冲突。通常,棕熊于11月底或12月初开始冬眠,并于次年3月苏醒。但近年来,12月中旬在一些地区还能见到活跃的棕熊,也有棕熊在2月提前苏醒的情况。漫长的冬眠后,饥肠辘辘的棕熊会造成更大伤害。 气候变化还是引发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下降。当牧民面临生产生活上的挑战,人熊冲突问题就可能被激化。“现在三江源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气候变化。”旦增老师说道。 除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也可能导致棕熊栖息地的质量下降,增加人、熊活动区域的重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会使草地失去生产能力,进而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了维持生计,牧民不得不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放牧。而且,城市化的发展也让棕熊的觅食空间缩小,迫使它们更频繁地进入人类生活空间。 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垃圾也会影响棕熊的捕食行为,进而引发人熊冲突。 “牧民以前只吃自己传统的牛羊肉干巴、酥油这种乳制品、青稞等天然食物。但现在交通发达,所以很多食物进入了他们的饮食结构,比如方便面和速冻食品。”旦增老师介绍道,“像方便面这种食物的调料包不仅味道大,还不容易散去,对棕熊有很大的吸引力。”棕熊非常喜欢高糖高油脂的东西,所以当它们习惯人类食物的味道,就会更加频繁地进入牧民家中寻找食物。 当地牧民普遍采用游牧的方式来放养家畜,因此房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时间无人居住。牧民也常将过冬所需的粮油、肉干等放置于房屋内,这更是提升了人与藏棕熊冲突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缓解人熊冲突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 应对措施 为了缓解环境变化下的人熊冲突,各相关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青藏高原地区的草原生态恢复。 2021年,青海省政府出台了二十二项《关于加强青海省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措施》,加大了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青海省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培育了350多支草原生态修复队伍,每年吸纳参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牧民群众达2万余人。 除此之外,政府的事后补偿相关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熊冲突。西藏自治区出台的《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主要用于包括棕熊在哪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其对补偿范围、标准和程序有明确的要求。目前,全区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由各地市林草局统一投保。 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缓解人熊冲突。 雪境从2019年开始关注青藏高原的人熊冲突问题,直到现在仍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为了梳理国内外人熊冲突的案例,梳理防熊经验,雪境团队走访了150 户牧民,完成了超过3万字的调查报告《行远自迩——缓解人熊冲突与中国案例报告》。 同时,雪境在青海祁连山和玉树囊谦做的防熊试点也已经初见成效。雪境已经在20多户牧民家里安装了防熊刺绳围栏,目前,棕熊还未袭击过这些家庭。这说明刺绳围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熊作用。今年,雪境还计划进一步探索防熊垃圾箱、人身防护包的防熊效果。 2020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也在三江交界处的曲麻莱乡龙麻村联合开展了人兽冲突试点示范项目。 这个项目深入调研了当地人兽冲突现状,并支持当地社区居民在人熊出没频繁的地区安装红外相机,从而分析棕熊在当地出现的频率和规律。此外,针对当地存在的棕熊侵扰民宅现象,公益组织还制作了汉藏双语的《防熊手册》,以简洁的图文形式向居民科普防熊知识。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熊冲突,也为西藏棕熊的保护和繁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不过,缓解人熊冲突问题仍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保护机制,加大公众教育和宣传力度等多个方面努力。 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话题,也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来看,人熊冲突问题肯定会得到更好的解答。”旦增老师对人与棕熊的和谐共处有充分的信心,“现在有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加入,政府也越来越关注这些话题,各种政策都在发展和完善。大范围开展的自然教育也提升了老百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整个社会的重视度提高后,就会解决很多问题。” 参考资料: 1. “熊出没”!日本野熊袭人事件达五年最高值,专家:或与疫情有关 2.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黑熊报案数据统计 3.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灰熊报案数据统计 4. Bears in the Mountain National Parks 5. Grizzlies in Canada – ursus arctos horribilis 6. … Continue reading 在青藏高原上,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