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冰茜 张涵毓 朱嘉毅 王英博 斯天健
“我希望孩子可以继承我的手艺,但是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好好地学习,找到更好的工作——那样比当一个铜匠有前途得多。”45岁的铜匠塔耶尔感叹道。
塔耶尔的想法在喀什老城并不罕见。在这里,今天有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正面对着传承方面的挑战。
喀什市,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喀什市境内一共有31个民族,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
这里有许多传统手工艺,比如土陶制作、木琴制作、手鼓制作、铜壶制作、地毯编织以及刺绣等手艺。传统手工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珍贵结晶。比如,喀什土陶的产生、发展和变迁见证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其制作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出现。
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挑战
今天,喀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对着一个巨大的挑战:纯手工制作方法逐渐被工厂流水线替代。
比起手工制作,流水线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喀什古城中的铁匠买买提·托乎提说:“(铁匠)需要把小铁片收集起来,才能做成大铁片。而且以前的铁都需要(铁匠)手打,但是现在有很多工具和机器可以用来辅助。”
喀什古城的地毯纺织店老板表示,一张纯手工地毯的制作时间需要一个月左右,而在工厂里,相同地毯的制作时间仅为1-2天。
这也带来了成本的降低。
我们了解到,花盆巴扎里机器批量生产的一米大花盆,只要10元,而一个手工制作的10厘米的碗,就需要50元。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喀什建立,工业制品也随之变多。这些工业制品占据着价廉量多的市场优势,侵占了传统手工制品的市场。这导致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量大大降低,传统手工艺人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喀什古城地毯店的店主说道,现在一个月能卖5-6张地毯是一个很好的销量,有时候两个月一张都卖不出去(每张价格在2000-5000元左右)。
收入的减少让很多传承者被迫放弃传统手工艺。喀什古城一家地毯店的店主说道,面对这样高成本低利润的手工技艺,当地人并不愿意继续手工编织,而是选择用机器量产地毯。现在编织地毯的作坊已经几乎完全消失了。“工厂流水线里的地毯做得又快又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店主叹气道。“年轻人都不愿意做手工地毯了,5年到10年后,喀什就没有人做手工地毯了。”店主接着说道。

除了“机器”对“手工”的冲击,喀什老城传统手工艺传承还面对一个挑战——教育方式的改变。简单来说,传统手工艺人不再要求子女一定要继承自己的手艺了。吐尔逊·肉斯塔木是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他们家族的第七代传人。
其实,肉斯塔木从小对土陶烧制并不十分感兴趣,但是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经常逼迫他放下娱乐、写作业的时间练习土陶。所以,虽然并非出于自愿,肉斯塔木传承了这门手艺。



然而,伴随着近几年喀什的发展以及优质教育的普及,这些身为传承人的父母更加重视儿女的教育,而非手艺的传承。
铜匠塔耶尔是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他有一个二十一岁的儿子,正在内地读大学。谈到铜匠技术的传承,塔耶尔坦言道,现在铜匠越来越少,他也希望铜匠技艺能够传承下去。然而,他更希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当然,孩子如果学习一般,想来学的话他也很乐意教。

艾孜提艾力是家族第三代土陶制作继承人。他有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艾孜提艾力觉得如果孩子学习好,就继续让他上学。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且对土陶感兴趣,就教他这个技艺,将土陶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吾拉木江·阿布都艾尼也是铜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直言:“只要学习好,不学传统技艺也可以。”
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在手工艺世家中传承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了。
肉斯塔木的家族以前世世代代是做土陶的。在以往,每一代的儿女都会被要求学会土陶烧制技艺。而到了第七代,肉斯塔木的四个儿女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土陶烧制技艺。
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生命力
虽然有一些挑战,喀什老城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力,而它的核心就是手工艺人对于这种手工艺的热爱。
笔者在采访当中,曾经遇到从事陶艺的一对师徒。师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年纪很大了,而徒弟是一名00后的青年。徒弟告诉我们,他时常因为过于热爱和过于投入,而时常顾及不上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术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塔的徒弟表示,他每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会非常高兴且展示给其他人看。他说:“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别人都会给予你一个微笑,并且给予你认可,这些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支持。”
“土陶是泥巴制成的,泥巴是最谦逊的东西,因为它永远被人踩在脚底下。”吐尔逊 · 肉斯坦的徒弟声情并茂地说道。对于他来说泥巴早已与他构成了某种精神上的联结,使他能够理解与感受它们。

另一位在喀什古城里做琴的大叔表示,他每天工作8-10小时,只能挣到饭钱,几乎不盈利。即便如此,他仍然对这项传统手工艺保持热爱,并老把“钱不是问题,热爱是最重要的”挂在嘴边。


“花钱买了东西,必须要学。学会了他(顾客)也高兴,我也高兴。”做手工鼓的维吾尔族大伯认真地说道。他坚持要在笔者购置手工鼓后添加微信,用视频教笔者如何使用手工鼓,非常之热情。
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新厌旧,他不喜欢这样,而希望把传统的东西传承下去。因为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文化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各界的努力与传统手工艺的未来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手工艺,社会各界都在努力。
喀什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政府定时向传承人发放生活补贴,解决其生活困难的问题;政府会组织相关的演出,并在经济上给予传承人回报;政府还会鼓励优秀的传承人带徒弟以培养接班人等。
做热瓦普的大叔是该手工艺品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做琴做了40年,被授予了“喀什民间大师”的称号。政府给他每月发放400元补贴,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做琴。这可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喀什的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又有了新的希望。
2018年,喀什地区实现旅游接待928.37万人次,同比增长 53.95%;旅游消费 90.16 亿元,同比增长 67.03%;游喀什古城景区同比增长 324.8%,到2019年5月份旅游总收入突破18.17亿。
自治区人大代表古再努尔·阿不里米提曾经说过,随着喀什稳定红利持续释放,赴喀什旅游的人数不断增长,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需求持续攀升。在此之中,传统手工从业者也将有更大机会提高自己的销售量。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了,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咱们的手艺活儿越来越有价值咯!”做传统乐器的大伯开心地说道。
引用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 http://www.xjqh.gov.cn/ztzl/011013/20200108/c529003a-7d54-4734-a092-c88e6b2d9aa7.html
3. 田军.生产性方式保护下的传统手工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技艺生产现状及思考
4. 设计艺术研究,2015,5(03):66-72
5. 张菊梅,王春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性研究——以喀什地区手工艺为例[J].北方经贸,2019(10):141-145.
6.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及对策》
7. 梁媛.从经济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传统手工艺传承与老城区社会整合——以喀什土陶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6):124-130.
8. http://www.xjks.gov.cn/2018/10/07/msfs/397.html
9. 热比姑丽·外力.论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概况[J].南方论刊,2020(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