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雯
7月28日腾讯新闻头条将肯尼亚描述成极端危险之地,还说来支教教师出发前打了“疟疾疫苗”,这些不太准确的描述让肯尼亚的华人小伙伴忿忿不平。那么剥离大众的偏见,非洲,肯尼亚今天真实的医疗卫生情况是怎样的呢?
“虽然没疫苗,没办法完全预防,疟疾现在对我们而言就像感冒一样平常。” 希尔妲,一名二十出头,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贫民区的女孩这样说。在她童年的回忆里,疟疾是一种很可怕的病,当时治疗的药物奎宁有极强的副作用,会头晕、胃痛,还会发高烧,一场病下来人感觉就像要死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描述,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疾病。最初的症状不过是发热、头痛等这样的“小毛病”,并因此而难以发现。如果24小时内没有得到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2015年,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依旧占此病死亡总数90%。
疟疾是非洲一种普遍存在的蚊媒病,也是国人听到非洲时容易想到的关键词。虽然内罗毕不属于疟疾高发地区,旱季里蚊子也不多,可贫困的社区里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环境脏乱,仍有不少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四处叮咬,传播疾病。

还好,有一种从中药里提取出来的化合物,渐渐取代了副作用强的奎宁,大大削弱了疟疾在非洲的杀伤力,那就是青蒿素。青蒿素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见效快,服用后基本无不适反应,也很少产生重复耐药的现象,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最有效药物,价格相对低廉,特别适合非洲贫困地区患者。1994年,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带着自主开发研制的双氢青蒿素抗疟疾产品走进肯尼亚市场,成为最早来这里的中国医药公司之一。
青蒿素来之不易。从1967年集科学家之力的研究,直到1994年与瑞士药企合作推向全球,用了27年。然而,明明有一种方法,一分钟就可以避免病痛。那就是——挂蚊帐。据世界卫生组织的《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称,(针对疟疾)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的预防方式成效最为显著,预防了其中68% 的新病例。然而在内罗毕的一些中低收入社区,即便只是价值5美金的蚊帐,居民们也不舍得购买,宁愿患疟疾后再去公立医院领取免费或低价药物。毕竟在贫民窟,大部分居民每天的收入不超过一美金。“贫困人口的优先需求是吃饭和保暖,没有更多的钱来负担卫生设施,”内罗毕一贫民小学的校长说。
无法否认,肯尼亚今天的医疗卫生仍然面对多重挑战。一方面,由于中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脏乱和就医条件的落后,疟疾、伤寒、艾滋病、结核病、腹泻和霍乱等疾病在一些社区频发。另一方面,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不同收入阶层对药品、服务和环境等医疗条件的诉求存在显著差异。
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尼亚出现了三种医疗渠道并存的局面:公立医院、国际组织和私营机构。它们对遏制疟疾等疾病起着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肯尼亚的各级公立医院由地方政府管辖和拨款。他们绝大部分基本药物由肯尼亚基本药品供应所(以下简称KEMSA)供应。KEMSA好比一个国营大超市,从国内外医药公司采购药品再卖给本国的公立医院。KEMSA用来采购各类药物的资金除了由自身运营产生外,也来自全球基金会(以下简称Global Fund)、美国国际开发署(以下简称USAID)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公立医院从KEMSA买药物的钱则是由地方政府派发,总体来说价格相对低廉。即使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国家级教学医院,如肯雅塔这样中东非地区最先进的医院之一,也是中等收入人群可以负担得起的。只是这里聚集了来自肯尼亚甚至其他东非国家的大量转诊病人,“除了急救,通常病人来这儿预约后要等上一两个月才能接受治疗,”一位肯雅塔医院的临床员工在百忙之中告诉我们。

同样是公立医院,一些低收入社区的医疗站甚至所有治疗免费(而不仅是全国规定免费的艾滋病和结核病药物)。然而就在各种疾病多发的马塞雷贫民窟,这里费用全免的医疗站却有些不应景地冷清。笔者从较为完善的科室和热情的工作人员找不到答案,但据附近的居民杰夫称,他不大信任这里的医生, “孩子患疟疾的时候我不带他去公立医院,因为他们有时候诊断很草率,也不通知我们隔天来复查。”

至于国际组织提供的医疗服务,除了用资金援助政府和相关医疗机构,如USAID和Global Fund所做的,也有世界卫生组织这样的官方机构来确定用药的名册,例如非营利医院和公立医院采购的抗疟疾药物基本都是名册中规定的种类和品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选择直接与民众接触。比如说位于马塞雷贫民窟的Baraka(斯瓦希里语意为“祝福”)诊所是由德国医生组织(German Doctors)与当地天主教会合作开设,他们的药物基本全由一家名为基本药物供应使命团(Mission for Essential Drugs & Supplies)的非营利药品供应机构低价提供。这家小小的诊所论规模和装潢在贫民窟都不起眼,但那样门庭若市的场景一眼就可辨认出来。莉亚是在Baraka候诊的一位患者。平时她需要看病都会来这里,这次表姐的孩子患了上呼吸道疾病,她也拉着母女俩一起来了。莉亚告诉我们:“这个诊所服务和药品都很好,我们也能负担得起。”她从一个多小时车程之外来,从清晨五点一直等到下午。Baraka一天要接待三百多名从马塞雷甚至内罗毕内外的患者,全靠由德国来的六名短期志愿者医生。

肯尼亚的私营医疗市场主要由私立医院、诊所和药店等构成。他们不从KEMSA等政府机构采购药物,而是自行在商业市场采购。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的“科泰复”等抗疟药物,在肯尼亚的主要流通渠道就是私营领域。通常来说,私立医院和诊所虽然环境和服务好,但求医费用比公立和非营利医院高昂不少。例如肯尼亚最好的公立医院之一肯雅塔医院的一次诊疗费为600先令左右(约合6美金),同样的服务在内罗毕医院和阿克汗医院这些最高档的私立医院里达到2000先令。阿克汗医院的采购部官员路西告诉笔者,“通常我们倾向于使用欧美大品牌的产品,除非病人负担不起,那么我们会用印度产的平价同类产品。”这些私立医院的存在正展现了这里高收入群体的存在和医疗的尖端水平。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国家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也有经济社会条件致病和贫富差距带来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里仍有超过70%的人口处在感染疟疾的风险中、全国门诊病人有15%是疟疾患者。作为东非在医疗卫生领域努力前行的探路者,肯尼亚还在源源不断吸引来转诊就医、研究热带疾病和进行医药产品贸易的人们。随着医疗水平和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愿她不断战胜疾病的捆锁,焕发生命的光彩。


杨婧雯 来自南京审计大学,因为作为医生的父母的熏陶,她从小对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很大的热忱。2016年7月杨婧雯来到中南屋与朋友一起调研肯尼亚的医疗卫生状况。现在她正在为申请研究生院做准备。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on Today Focus (今天看点) on August 26, 2016.